查看原文
其他

劳动教育看广油 | 构建“六位一体”融合模式,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大课程体系”

劳动育人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2024-09-02



广油学子参加劳动教育的视频

1954年在广州石牌成立的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正是其播散的一颗红色种子更名广州石油学校,1965年,广油人胸怀爱国之志,坚决响应国家建设南方油城的号召,“迁人、迁物、迁思想”,从千年商都广州昂首西行,日夜兼程至相对偏远落后的广东茂名,生发而成“听党召唤、为国奉献;艰苦创业、忠诚担当”的广油“西迁精神”,镌刻在广油人的心灵深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一直传承和弘扬广油“西迁精神”,接力历史新使命,写好扎根粤西、服务国家的新篇章,劳动教育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生根开花结果。建校70年来,学校劳动教育持续开展、从未断线,历久弥新,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教育引导广油学子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人民,擦亮劳动育人底色,激发学生内在劳动潜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吃苦耐劳”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助力广东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石化人才培养摇篮。

师生开展校园建设

“格物致知,劳动教育是知识与实践的重要纽带,更应该引导学生在产教融合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党委书记、校长张清华把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视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劳动教育的落脚点。进入新时期,面对劳动教育“痛点”问题,学校紧密结合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师范学科特点,相继出台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开课要求》,构建“五育融合、思教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竞教融合、文教融合”“六位一体”融合模式,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大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总体思路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宣讲会会议现场


学校劳动教育网站

01

探索“五育融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设计德智体美劳互相融合的劳动课程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劳动课程设计思路


以劳树德,独立开设大学生劳动教育必修课,共设置32学时(理论8学时+实践24学时),把“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理念牢牢根植于学生心里,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广油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以劳增智,积极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双体系通识课程素拓项目25个,专业类素拓项目138个,如理工类专业结合专业实验、生产实习、工程实训等开展各类创新性劳动实践,增强专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劳强体,鼓励学生通过劳动活动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塑造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如学校助力乡村振兴,建立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茂南区羊角镇潭段村5G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自2022年起,19所学院共派出3128名学生到该基地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以劳育美,坚持以美育人,发挥学生在学校文明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服务魅力校园建设,为生态校园、文明校园建设增光添彩。劳动创造美,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爱美之心,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乡村振兴5G 智慧农业实践基地


学生参与田间劳动


学生参与文明校园建设

02

拓展“思教融合”

充分挖掘劳动育人资源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和引领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劳动教育的元素,通过思政课程与劳动教育紧密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磨砺坚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与思政教育资源,以“大思政”为引领,以“重实效、重价值、重成果”为基本思路,依靠“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丰富二者有机融合内容,提升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引领成效。例如,教师依托“形势与政策”课,开展大国工匠事迹分享会,向学生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展现新时代大国工匠为党为国家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教师在讲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时,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劳动教师协同合作,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劳动模范和工匠精神等案例资源,并以此为依据组织专题式教育活动,以“弘扬工匠精神,坚守时代使命”“争当劳动模范”等为专题,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从而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弘扬劳模精神,争当时代新人”为主题的

“工匠精神调研行”访谈活动


大国工匠事迹分享会


全国劳动模范郭晋龙主题宣讲会

03

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校企劳动协同育人

以劳促业,以校内外四百多个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通过组织学生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同育人中心、产业学院、大学科技园、各种国有民营私营企业开展“劳动教育+”,对接企业生产环节,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能力,掌握企业相关的劳动专业技能,通过仿真实习工程实训、校企合作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实习、实训环节,培养学生工艺流程设计、设备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和救援、事故处理等多方面综合劳动能力,学生在企业劳动实践中了解职业、认知职业、培养职业意识,踏上了人生的“星光大道”。如2004届毕业生林琪从车间一线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凭借自身不懈努力和超常付出,“蝶变”为我国首座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营销中心党委书记,荣获“中国石化劳模”等诸多荣誉。近三年学生获各类职业资格证书1144人次,占在校生人数4.11%。

学生生产实习


学生在产教融合中“炼铁成钢”(

2004届毕业生林琪)

04

推进“科教融合”

将科研资源转化为劳动教学资源

以劳促研,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三十多个省市级创新平台以及30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和科研机构,大力推进科学研究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学校通过加强教学、科研、学科等职能部门联动,树立科研服务教学、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科研方法、科研进展通过课程、教材、课堂融入教学。学校以教师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为载体,构建“国家—省级—校级—院级”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体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将科学研究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研究经验,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近三年共立项建设105项国家级和27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5000余人次,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含SCI等)101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05

开展“竞教融合”

培养创新创业型劳动人才

以劳促创,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通过建立高校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协同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合作机制,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省级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孵化基地为平台,以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十大学科竞赛以及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为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等,让学生体验到参加学科竞赛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竞赛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此外,学校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竞赛、“西部计划”“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建功创业,培养学生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近三年学生获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省部级以上奖项1009项,包括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1项、“挑战杯”国赛二等奖3项;获得省级以上艺术展演、体育竞赛奖项507人次,占在校生人数1.83%。

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


志愿者服务

06

加强“文教融合”

塑造劳动最光荣的校园环境

      构建“劳动最光荣”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氛围基础和环境保障,学校大力营造积极奋进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一是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环境中积极宣传、宣讲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积极激发新时代青年学生勇于奋斗、改革创新的劳动精神面貌。二是深入挖掘校史中关于开拓创新、奋斗拼搏、自强不息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如1965年,16名广油学生在茂名石油公司进行了6天18班的顶岗生产,虽遭遇两次停电和一次特大台风袭击,他们不但保证平稳操作,还用“金点子”破解生产难题,安全生产1300吨沥青),让大学生能够深刻领会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生动道理,秉承岭南文化兼容、开放、务实、敢为人先的核心特质基础上融入学校“听党召唤、为国奉献;艰苦创业、忠诚担当”为内核的广油“西迁精神”。同时,利用校训、校歌等校本文化资源和环境文化载体中的劳动精神元素,培育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和劳动情怀。三是在校园各类主题宣传工作中,开展以“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情怀”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活动,强化校园文化思想导向,以生动活泼、接地气的方式,讲好劳动者、劳动模范及工匠故事,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浓郁校园氛围,积极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如开展“弘扬铁人精神,争当铁人先锋”主题党日活动,共同争做新时代高校劳动实践的优秀先锋。

“弘扬铁人精神,争当铁人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宿舍美化大赛

结语

      坚持劳动教育70年不断线,镌刻劳动育人基因的广油“西迁精神”将继续鼓励着新一代的广油学子们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劳动和奉献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 | 教务部

排版 | 陈   锐

责编 | 陈嘉铭

核稿 | 李思瑀

初审 | 胡丹玲

复审 | 蔡雯姬

签发 | 张海明


广油官微长期面向师生校友征稿

也欢迎有意向加入我们的油宝哦


征你或身边优秀广油人的故事

征校园摄影作品以及创意点子

征你想要在官微看到的好内容


投稿须为本人原创成果

或已向原作者取得作品使用权

若曾在其他平台发表需作说明


联系及投稿邮箱:

qmtxmtb@gdupt.edu.cn

▲关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官方新媒体平台

一起来看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